加入收藏 | 学校主页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访学札记——在北外的那些日子

作者:公共外语教学部 刘艳梅 时间:2016-09-18 点击数:

                       公共外语教学部 刘艳梅

在山东省教育厅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进修项目的资助之下,在学校和院系领导的支持下,我于20159月到20166月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作为访问学者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进修。这一年,是充实的一年,是精神富足的一年。回首一年来在这里的学习,收获满满,在科研能力、理论水平、教学理念等各方面都了很大提高。

初来北外,首先感染我的是北外的学术氛围。北外是学术的天堂,在这里,学术活动频繁,学术争鸣激烈。一年时间,北外举行的大型的与语言学相关的讲座多达5场,如身份认同研修班,海峡两岸外语教学研讨会,许国璋先生百年诞辰纪念研讨会等;聘请外校教授来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讲学不下4次,其中包括国外知名学者Williams, Bonny Norton 等学科领域中的国际领军人物;语言所和外研中心分别定期安排不同形式的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如石毓智,黄国文,沈家暄等来北外交流。北外不仅仅学术活动丰富,学术争鸣也是异彩纷呈。比如刘润清老师上语言哲学,要求大家做研究要有高度,文秋芳老师做应用语言学,要求研究设计要落地;梁茂成老师做语料库,认为研究语言要看语料,陈国华老师做英汉对比,认为要相信本族语者的直觉;戴曼纯老师说研究语言学形式是主流,扣个帽子隔着头皮看电波,大抵只是猜测,而威廉姆斯说ERP是接近大脑思维认知过程的重要途径……北外这些老师们,各个身怀绝技,各有所长,各持己见,却又能在这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大抵也是应了北外的校训,兼容并蓄,和而不同。

   北外的魅力之二在于她的无私和对学生的毫无保留。北外为访学老师提供了开放的平台,所有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对访学教师全面免费开放,著名学者文秋芳、周燕、王文斌、刘润清、陈国华、梁茂成、戴曼纯、蓝纯、杨鲁新、范琳等各位教授、博士生导师均为我们开设课程。所以这一年中,我听取了大量硕士生和博士生课程,大大扩展的学术思路,更新了教学理念。围绕科研论文的写作,我修读了文秋芳老师的文献阅读与评价、博士论文研讨和杨鲁新老师的文献阅读与写作,韩宝成老师的量化研究和徐浩老师的质的研究等课程。通过研读大量课程所需文章和完成老师要求的作业,阅读速度大大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现在对阅读国际权威刊物上的文章已经消除了畏难情绪,并开始能以批判的眼光来审视文章中的研究设计和写作。围绕教学理念的更新,我选修了周燕老师的外语教育和杨鲁新老师的外语教学法课程。周老师的大教育理念深深感染了我,使我更清晰地认识到了外语教学背后应该遵循的教育理念以及要实现的教育的终极目标。杨鲁新老师的课从具体的教学方法及方法背后蕴含的教学原则方面对将来自己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启发。在理论学习方面,文秋芳老师的二语习得理论和Williams的心理语言学将自己带到了学术的前沿,蓝纯老师和王馥芳老师的认知语言学开拓了我的理论视野。因为课题中涉及到语料库的使用,为此我还选修了梁茂成老师的语料库语言学,推进了课题的进展。

这一年除了选修大量的课程之外,我还参加了北外组织的多种学术交流活动,汲取了许多灵感。海峡两岸外语教学研讨会上老师们分享的翻转课堂的实践为我的校级课题基于SPOC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研究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参考;从身份认同研修班上了解了身份认同研究的前沿,目前跟同事正在合作一篇关于教师发展和身份认同的文章。在科研方面,手头两个课题还在进行中,其中校级课题基于SPOC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研究,前期的文献综述、理论框架和实验设计部分已经完成,只等这学期开学实施实验。在文献梳理过程中完成了一篇小文章,有待发表。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课题汉、英心理词汇型式特征对比研究,目前已经到了收尾阶段。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语义韵现象产生了兴趣,完成一篇“语义韵概念之批判”的文章,已经发表。

这一年对我来说,不仅仅是知识上的长进和学术视野上的拓展,从北外老师身上学到的对学术的一丝不苟的态度和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的人生理想也无时无刻不在鼓舞着我。这一年,我师从文秋芳教授,她对学生的认真负责和对自己和学术的严格要求的态度也极大地鼓舞了我。文老师对待访学教师跟博士生一样,要求我们每次上课签到,与博士生一样写作业,参与讨论。对于我们提交的作业,文老师像对待自己的亲学生一样认真细致地批阅,并不时地以书面形式鼓励我们,丝毫没有把我们当外人看。除此之外,针对访学老师,文老师每个月为我们开设沙龙活动,要求访学老师拿出自己的研究思路,沙龙上大家集体讨论,提供意见。这一年中,我参加了文老师要求的学术沙龙,得到了其他访学老师和文老师的中肯意见;并主动要求承担了两次课上presentation,在准备的过程中深化了对二语习得理论的认识,加强了自身对学术论文的批判性思维和能力;通过课堂上台呈现,也大大锻炼了自己的胆量。同时文老师一丝不苟,勤奋好学的精神也激励着我。在国外专家来北外讲学的课堂上,每次都能看到文老师的身影。文老师谦虚好学,认真听课,并与国外专家频繁互动,她那种孜孜不倦,敏而好学的精神将成为一种精神食粮,支撑着自己的学术和科研探索。除了文老师,其他各位老师的刻苦钻研的精神也让我非常感动。北外的食堂里经常遇到这些老师们,为了节省时间,他们经常在食堂吃饭;北外教授的办公楼上经常晚上十一二点还灯火通明。这里的老师的这种干劲和这种拼搏的精神给予我力量,催我奋进。

我于20166月底结束了北外访学生活,并得到了导师的高度评价和认可。一年的时间总是太短暂,知识总也学不完,文章总也写不完,唯有从导师们身上耳濡目染到的对学术的热情,对教育的热爱会更隐性但更长久地在内心深处积淀下来,并将延伸到自己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求索的道路上,我将以导师为榜样,传承北外精神,影响更多莘莘学子。回到学校,这学期我主动承担了研究生课程二语习得和英语辅修专业课程英语语言学,希望能够将在北外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学中去,并将在北外所感染到的学术精神和教学理念贯穿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来。

Copyright© 2022 山东财经大学 人事处 All Rights Reserved.